天津市委市政府印发《天津市推动全域科普纵深发展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时间: 2021-12-20 14:34
12月6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天津市推进全域科普纵深发展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简称《规划纲要》),对于“十四五”时期及未来15年天津市推进全域科普向纵深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重要举措、保障措施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这是天津市关于全域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相融合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对于新时代推进科学普及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规划纲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指示,作为新时代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认真贯彻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贯彻落实《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按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系统协同推进的工作原则,推动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工作体系全面升级,大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
《规划纲要》明确了全域科普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23%,城乡差距、群体差异显著缩小,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度、认知度显著提高。“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完善,科普作品原创能力、科普产品研发能力、科普资源供给能力、科普知识传播能力全面提升;科普法规政策、组织工作体系健全完善,科技科普场馆布局合理,现代科技馆体系基本建成,科普保障更加有力;群众性科普活动形式多样,覆盖面广、参与度高,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重视科学、尊重知识、倡导创新的科学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30%,城乡、区域、各类人群之间科学素质发展总体平衡;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基本实现,科普服务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科普设施齐全完善,科普资源优质丰富,科普传播精准有力,科普产业创新发展,科普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市民自发自觉参与科普活动的氛围更加浓厚,全域科普促进城市发展、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魅力作用充分发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作出积极贡献。
《规划纲要》明确了全域科普的4个方面工作任务和23项工作措施。围绕实施科普全领域协同行动,提出了涵养科技创新生态、夯实制造业立市科普基础、打造专业科普品牌、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强化科普产品供给、促进科普产业发展、提升应急科普能力、鼓励社会科普公益事业发展、加强科普交流合作等9项措施;围绕推进科普全地域均衡覆盖,提出了落实科普属地责任、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等3项措施;围绕强化科普全媒体智慧传播,提出持续提升全媒体传播能力、落实媒体科普传播责任、建设全域科普智慧服务平台、加强科普传播品牌建设等4项措施;围绕实现科普全民参与共享,提出鼓励全民参与科普工作,实施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实施科技志愿服务行动等7项措施。
《规划纲要》明确要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条块结合、区域为主的领导体制和统筹谋划、社会动员、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提出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基础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评估激励机制等4个方面的保障措施。着重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全域科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定期研究组织推动工作落实。明确科协组织牵头负责全域科普日常工作,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全面推进科学素质建设。明确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科普工作统筹谋划,建立健全效果评价机制,加强监督检查。明确市区两级纲要办成员单位要精心部署安排,将科普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单位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天津市科协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完善落实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推动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各区做好《规划纲要》各项任务措施的实施落实,让全域科普成为“天津现象”、成为“天津核心特质”,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天津市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