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打造健康科普“主阵地”“主力军” 全面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时间: 2022-05-05 18:02

  一、工作背景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21世纪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三大战略措施之一,是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健康科普与医疗救治、疾病控制一起成为新冠疫情防控的“三驾马车”,为每一位市民穿上无形的防护服,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市卫生健康委官微牵头11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组成新媒体矩阵,38家市级医院推出1200多个科普栏目,推动健康科普成为战疫的硬核力量,健康科普信息阅读量达数十亿人次,吴凡、张文宏、谢斌、吴立明、崔松等专家的科普金句广为流传,助力构筑2400万市民的疫情“防火墙”。为进一步巩固和延续新冠疫情防控成果与经验,构建公共卫生群防群控机制,贯彻落实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和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市卫生健康委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加快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促进主阵地”和医务人员“健康科普主力军”作用,深化推进健康上海行动,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网络阵地。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医疗卫生机构成立健康促进委员会,由主要负责人担任健康促进委员会主任,相关职能部门作为健康促进委员会的组成部门,多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各临床业务科室要成立健康教育小组,确认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下设健康教育助理,负责组织开展科室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构建覆盖全院、全员参与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组织管理与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制度。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对部门、科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加强管理与督导。各部门、科室要将健康教育融入管理与业务发展,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落地落实。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上海市医学会自2014年起,已连续举办了7届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以下简称“青科赛”),一年一度的大赛已成为全市青年医务人员 的“医学科普嘉年华”,也成为他们展示医学科普能力的竞技场,为市民开展大规模、持续性的医学知识普及活动提供人才支撑。2021年举办的历时三个月、近2000位执业医师、百万人次参与的“精诚奖——2021 首届医生科普大赛(上海)”,成为近年来上海规模最大的医生科普大赛,一举奏响上海健康科普“最强音”。活动集聚各方优质资源,面向全市执业医师,打造“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诞生上海健康科普“100 强”“30 强”和“10 强”医生,进一步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入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进一步完善上海健康科普专家库建设,遴选确定38个学科领域召集人,负责组织实施该学科领域健康科普工作,并在全市范围内推荐遴选学科组其他专家20人左右,形成700-800人的市级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库。通过发挥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优势,为全市健康科普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持,更好引领卫生健康系统做好健康科普。

  (三)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医务人员日常业务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考核内容。构建“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科普年度影响力指数”“个人健康科普年度影响力指数”和建立“健康科普信息发布监测和通报机制”等,依托持续发布相关报告,引导医疗卫生机构、个人和社会积极参与健康科普工作,营造良好的健康知识普及环境。

  (四)促进医务人员自身健康。上海市以健康促进医院建设为抓手,制定实施有利于健康的政策,针对各类影响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实施积极有效的健康干预,通过开展“六个一”活动:赠送一批精品课程,开展一批训练营,举办一期线上健步走,培训一批健康教练,建设一批营养健康食堂、健身角;建设一批职工健康休息室(手术部)、健康办公室,为医务人员健康促进工作创造良好的健康支持性环境,逐步改善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提升医务人员健康水平。

  三、推进成效

  目前,近80%的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已成立了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各职能部门参与组成的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促进委员会,预计年底将形成覆盖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的网络体系。通过“上海市健康 科普品牌征集活动”,评选出十大健康科普品牌和20个健康科普培育品牌,进一步打造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科普“主阵地”。组建一支多学科、多专业的健康科普专家队伍,并通过“精诚奖”“青科赛”等医学科普人才选拔的品牌活动,不断充实科普队伍、培养科普人才、提升科普能力,强化医务人员健康科普“主力军”作用。

  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将健康促进的理念和标准融入业务行为和组织文化,通过制定实施有利于健康的政策、创造有益于医患身心健康的环境、强化社区健康行动、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等举措,进一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和医务人员的疾病防治、健康管理等知识和技能,提升其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2020年,上海人均预期寿命达83.67岁,婴儿死亡率2.66‰,孕产妇死亡率3.66/10 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3年连升”,达到35.57%,始终居全国领先水平,15岁及以上成人吸烟率“七年连降”,降至19.4%。

  四、经验启示

  (一)强化政策制度保障。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全面加强本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依据文件,各医疗卫生机构通 过健全组织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等多项举措,将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落实落地。

  (二)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需要一批热心于健康科普工作、且具备专业特长的人员,一方面通过组织全市范围的比赛,选拔健康科普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学习实践的平台 和机会,如加入健康科普专家库、开展科普专项资料开发等,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能力。

  (三)完善激励考核机制。为激发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的积极性,需要做实激励考核机制。一是构建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从活跃度和影响力综合评价医疗卫生机构对健康教育和促 进工作的投入和产出,并向社会公开发布。二是将健康科 普工作与个人职称晋升挂钩,包括申报健康科普项目、撰写健康科普文章、开展健康科普讲座和健康科普奖项等,同时构建“个人健康科普年度影响力指数”,并加强宣传报道。

  医疗卫生机构打造“健康促进主阵地”,医疗卫生工作者做好“健康科普主力军”,可以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加快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并且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品牌美誉度和竞争力,增强患者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为上海市建设全球健康城市夯实健康之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