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读本丨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新”在哪里

时间: 2023-06-26 13:59

宇宙浩瀚无边,存在很多未解之谜。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地球人对于太空的探索,永无止境。

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交织共融,推动空间系统和空间装备的迅猛发展。借助于高精度大型射电望远镜、哈勃望远镜、各种星际宇宙飞船及探测车等,人类对宇宙不断产生新的发现和认知。人类已经从月球带回了400千克月岩、月壤样品,为利用月球壳层来研究地球起源及历史提供了可能;发现水星表面布满环形山,大气层主要由氦离子组成;火星上有巨大的火山、峡谷和宽阔而干枯的河床,大气中95% 是二氧化碳;新发现了结构复杂的土星光环和好几颗土星卫星;提供了全天X 射线源分布图;发现了银河系中第一个黑洞“候选者”—天鹅座X-1;获得了许多星际分子的光谱。2014 年7月,科学家发现了银河系最遥远的恒星,其距离地球大约77.5万光年,显然这个距离比人们普遍认为的银河系10万光年直径的盘面要大得多。银河系边界到底从哪里算起,可能是天文学家将面临的新课题之一。

一、进入更多的深空领域

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向火星也已经发射了30余艘不同的探测飞船(但只有不到1/3的飞船成功抵达了火星)。进入21 世纪后,空间探测器登上的星球扩充了新的名单。

2014年11月12日,欧洲航天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携带的“菲莱”号着陆器,在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表面成功着陆。这是人类首个近距离环绕彗星飞行的航天器,也是人类首个成功着陆彗星的登陆器。“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2004 年3 月发射升空,历时10年多,飞行约64亿千米的距离,它将对彗星地表的密度和热性质进行观测。

2015年7月1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新地平线”号探测器飞船抵达距离地球约75 亿千米的冥王星,这是人类第一个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新地平线”号于2006 年1 月发射升空,是发射时速度最快的飞船,随后踏上一段长达9 年半的漫漫征途。“新地平线”号携带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光谱仪、多色相机、高解析度望远镜相机和尘埃探测器等7 种科研仪器,还载有发现冥王星的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的部分骨灰。

二、对宇宙中生命源的新探索

其他星球上到底有没有生命,一直是地球人类充满好奇的问题。到目前为止,火星是太阳系中除地球外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在火星上已经开展了三项寻找生命的实验,即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物学实验,但均未找到生命存在的证据。然而,人类仍然怀有希望:如果火星现在没有生命,是否在很久以前曾有生命存在;或许这些生命对人类设计的实验没有反应。2011年11月26日23时2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好奇”号火星车发射升空,2012年8月6日1时30分在火星表面着陆。2012年8月19日利用机械臂钻取了火星表面一块基岩的样品,这是首次通过钻探获取火星岩石样本。美国航空航天局称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

木卫二(英语发音欧罗巴)是木星的第六颗已知卫星。2013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了一张全新的木卫二清晰图,这张高清图片包括了“伽利略”号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收集的大量照片。科学家观察到木卫二表面被冰层所覆盖,而冰层下方则可能拥有液态水海洋,并首次发现木卫二上有类似于地球的构造运动。2013年12月11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木卫二表面发现黏土质矿物或可育成新生命,是一颗很有潜力的生命星球。美国航空航天局已经准备开展对木卫二的直接调查任务,从2020年开始为期10年的木卫二探测计划。

三、中国的宇宙探索状况

中国目前已经开展了对月球的探测,并计划开展火星之旅,但距离先进国家的深空航天活动,还有不小的距离。当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 号迈出深空探测第一步,抵达38万千米外的月球时,美国的“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了4万个地月距离,到达太阳系的边缘。2014年12月,日本“隼鸟”2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旨在探寻小行星上是否具有生命起源的迹象。“隼鸟”号在小行星上成功采样并返回地球,完成了美国也未做到的壮举。目前,中国深空探测器数量远远落后于欧美及日本,在比月球更遥远的深空探测领域,中国目前还是一片空白。

参考文献

[1]杨广军,吴玉红.宇宙的起源在哪里:一种造物者的传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2]吉蒂·弗格森.量天:人类探索宇宙边界的历程[M].孙宏涛,晏凯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哲丰.宇宙[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4]丽莎·扬特.向宇宙出发:12 位天文学家的探索与发现[M].刘彭,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5]董重光.宇宙、地球、人类三大史年表[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3.

来源: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系列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