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读本 |为什么要崇尚科学,但又不迷信科学

时间: 2023-07-26 10:23

科学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它深入探究和系统总结关于自然的知识。科学工作者要有效地开展探究未知的活动,必须采用科学方法,必须具有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他们得到的知识体系,是关于自然界的真相、本质和运动变化规律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体系。我们崇尚科学,其实就是相信科学方法,推崇科学精神,崇尚科学真理和科学思想。

科学为人类更有效地利用技术改造自然提供理论指导。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我们崇尚科学,就是把它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清醒地认识到科学在世界的经济、政治、军事乃至文化竞争中的重要战略意义。

我们崇尚科学,但又不迷信科学。科学认识活动得到的真理是相对真理,有它的局限性。哥白尼1543年建立起日心宇宙模型,这比起地心模型要进步,然而他错误地把行星轨道设想为完美的正圆形;开普勒把行星轨道修正为椭圆形,得出行星运行定律;牛顿最终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圆满解释了行星运行的规律,日心宇宙模型最终确立,牛顿力学被奉为经典。然而,到了19世纪末,人们发现在高速运动领域和微观领域,牛顿力学暴露出其局限性,这引发了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诞生。我们不迷信科学,就是不在科学已有的认识水平上故步自封,促使人类探索未知的活动不断深化和拓展。

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令人困扰的全球问题:人口剧增、过度耗费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我们不迷信科学,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双刃剑,我们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要尽力消除其负面效应,做到科学技术与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系列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