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动态
2021年第三期
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墨子”传信到“蛟龙”入海,“十三五”期间中国科技创新硕果累累。书写这份答卷,离不开科技创新。2021年3月,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政府工作报告,又擘画了什么科技创新蓝图?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具体数字背后,科技分量凸显;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增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一系列实招硬招打出“组合拳”,科技未来发展可期。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科技创新”建言献策,为进一步加快我国科技强国建设步伐汇聚力量。
在2月25日这一天,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本期“专题”从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出发,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涌现了一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其中科协系统4人1集体获表彰。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扶贫工作处就是其中之一,其主要从事吕梁定点扶贫、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科协援疆援藏等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成功经验做法。农业农村部围绕保脱贫、强产业、补短板、防风险、促巩固,聚焦未摘帽县和“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突出主体培育、产销对接、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推动扶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力支撑。中科院是我国科技扶贫的先行者、主力军,充分发挥科技综合优势,因地制宜“开药方”、精准实施“拔穷根”,通过持续多年科技攻关、成果应用和示范推广,由中科院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国家级贫困县,目前均已顺利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高校作为汇聚大量人才与科技资源的智力高地,师生们积极发挥着人才、智力、科技优势,成为脱贫攻坚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从探索前沿科技到突破工程技术难题,从科学防控疫情到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从来不缺乏女性靓丽的身影。奋战在科技创新和基层服务一线的女科学家、女科技工作者代表,她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潜心研究、刻苦攻关,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拼搏奋斗,彰显巾帼作为。在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看来,促进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性别平等,对于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至关重要。世界科技发展离不开女性的参与,亟须发挥女性作用。
本期还呈现了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国载人航天互动科普展开幕盛况,全国气象部门开展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科普活动……更多精彩静待读者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