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动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学子探秘德清地理信息技术科技馆

时间: 2025/08/06

2025年7月28日,来自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的青少年走进“未来科学家种子计划”的核心站点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这座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以沉浸式数字沙盘为纸,北斗卫星信号为笔,为学子们铺开了一幅可触可感的未来地理图景。

图片2.png

在穹顶星图流转的智慧殿堂中,科技馆的老师以数字文明为经,山河脉络为纬,借案例铺陈时空画卷。这堂行走在地理信息上的哲学课,带给孩子们深刻启迪。

学子们穿梭于时空折叠的知识回廊,与地理信息、数字沙盘、无人机模拟、全息历史地图等展项交互,直观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体验卫星遥感、导航定位等科技应用。浸润在科技与地理交织的空间中,亲身体验前沿科技成果,有效激发了创新思维,拓展了认知视野。

在数字地球的幽蓝辉光里,研学之旅揭开时空折叠的序章。汉代司南的青铜勺影与北斗卫星在穹顶交叠,诉说文明迭代。战国《兆域图》拓片上的“准望之法”,在数字沙盘上演变为坐标系里的城市脉动——青铜罗盘的子午线穿越千年,成为卫星定位的数据基准。

在地图展厅,唐宋海上丝路与“一带一路”航线,历朝历代的疆域在投影中形成时空复调。这种虚实融合的呈现,使历史疆域符号升维为动态空间叙事,在孩子们认知中植入了多尺度地理坐标系。

在无人机电脑教室,孩子们眼睛紧盯着屏幕,先跟着老师的示范一步步操作。当虚拟无人机在模拟地图上稳稳起飞时,兴奋的窃窃私语在教室蔓延。随着练习深入,孩子们开始独立操控自己的小飞机。每当飞机成功穿过障碍物,操作台前便爆发出阵阵欢呼声,涨红的脸蛋上写满了征服科技的雀跃。

在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的创意积木区,孩子们用彩色模块拼搭心中的地理图景。

在机甲实践区,学生分组操作电脑控制系统,通过图形化编程平台指挥虚拟机甲完成对抗任务。各小组设计战术,操控机甲进行攻防演练,在路径规划、协同作战等模块中实践基础编程逻辑。该环节通过竞技化任务设计,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

在科技馆数字工坊,学生们通过简易三维建模软件探索空间构造。该课程通过可视化数据交互,将抽象的空间坐标系转化为可操作的立体构建逻辑,初步培养青少年的数字化设计与工程思维。

第三日研学的尾声,那曲学子代表缓步上前,将象征纯洁与尊重的哈达郑重献予科技馆导师。雪白的哈达垂落肩头,带着高原的纯净气息,传递着游牧文明对知识的虔诚,展现了传统礼节与现代科技的交融。

最后的课程是认识北斗卫星。学生们通过老师悉心地教学了解北斗卫星的建造历史、功能构造、相关技术等。同时赠予三种不同的模型,让抽象知识化成实体,让孩子们真正内化现代智慧与科技。本次活动,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为那曲学子设计了生动有趣的研学内容,通过互动沙盘、无人机模拟等体验项目,讲解测绘技术原理和实际应用。活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地理信息知识,展示从传统测绘到卫星导航的技术发展历程,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信息对交通、农业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许多学生表示未来想参与地理信息相关领域研究,为家乡发展和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